高 潤
“十二五”期間,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對生活在中南部等貧困地區的9個縣(區)91個鄉鎮684個行政村1655個自然村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幫他們徹底擺脫貧困。為積極配合自治區黨委政府打好這一場攻堅戰,武警寧夏總隊官兵大力弘揚我軍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傳統,積極投身地方生態移民建設,用青春和熱血,在塞上大地譜寫了一曲曲忠誠衛士的壯歌。時任秘群處長的我,親身感受到了這一經歷過程和變化。
吹響生態移民“沖鋒號”
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定做出后,總隊黨委聞令而動,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支援方案,時任總隊司令員蔡萬源在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把移民工作放到促進社會長治久安的高度來思考,放到提高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的高度來把握?!币淮未螘h猶如一道道奮勇進軍的號令,一次次教育更是一步步思想觀念的躍升。
2012年4月10日至18日,總隊抽組直屬支隊、吳忠市支隊、總隊后勤基地94名官兵、37臺車輛,在總隊政治部副主任劉天平、后勤部副部長傅建軍帶領下,歷時9天時間,累計出動車輛288臺次、行程60480余公里,完成4個批次、210戶、1057名移民物資搬遷運輸任務,打響了支援生態移民的“第一槍”。
搬遷過程中,當官兵們趕到田老莊鄉,看到村民們吃水難、行路難、看病難的生活困境時,心里都沉甸甸的,起初對鄉親們“把破破爛爛的家具當寶貝”的不理解也蕩然無存。他們小心翼翼地搬著每一件家具,大到家具電器、小到一根椽子、一塊玻璃,都輕拿輕放,絕不損壞丟失一件物品。同時,嚴守群眾紀律,尊重回族生活習慣,即使再渴再餓,也堅決不拿鄉親們一塊餅,喝他們一口水。
2012年4月15日下午,天空下起了零星小雪,當搬遷小分隊來到81歲的漢族老人馬鳳珍家時,老人正為家中兩口很重的棺材無法搬運急得團團轉,她的兒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兩口??傟牶笄诓恐韱T吳世海得知情況后,立即叫來10多名官兵前來幫忙。大家走了近3公里山路,才將棺材抬到車上,每個人都累得渾身是汗。老人更是感動得熱淚盈眶,緊握著吳世海的手說:“多虧了你們這些兵娃娃,我和老伴將來才能安心地合上眼??!”
盡管搬遷屢次經歷沙塵暴、大雨冰雹等極端天氣,但絲毫沒能阻擋官兵們的工作熱情。他們睡地鋪、喝窖水、吃野餐,歷時9晝夜,行程6萬多公里,圓滿完成了200多戶移民的物資搬遷運輸任務,感受著春天般的溫暖。廣大移民感動萬分,專門為官兵們編出動聽的“寧夏數花兒”:“天上星星亮晶晶,武警和咱心連心……”來表達發自內心的禮贊。
撥動綠色暖心“主旋律”
移民新村大多地處風沙災害頻發、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我們總隊黨委也深刻意識到:讓駐地綠起來的任務不亞于演兵場上奪金牌,搶險救災打勝仗。發動官兵叫響了“情系移民、綠暖人心”的口號,在荒山戈壁、黃河灘涂展開了一場場植樹造林攻堅戰。
我們永遠難忘當年植樹時的場景:狂風勁吹,黃沙彌漫,吃住都在荒郊僻野。常年板結的土層,如鋼筋混凝土般堅硬,每刨一下都要用盡渾身力氣,不一會兒就被震得手臂發麻
虎口迸裂。天氣也似乎總是和人作對,一會兒烈日當空,一會兒又狂風大作,卷著黃土沙礫瘋狂地向官兵們襲來。但大家絲毫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合理編組,根據不同地形、不同任
武警寧夏總隊官兵在吳忠市開展植樹造林大會戰(陳喜攝)
務強強聯合或強弱搭配;合理使用工具,一把鎬、兩把鍬,鎬不停、鍬不停,運用杠桿原理攻下一個又一個山頭;合理評比競賽,成立黨員突擊隊,開展“斗風沙、站排頭、當標兵”活動,戰天斗地的豪情一浪賽過一浪。
這些年,總隊先后參與自治區“揚黃灌溉”、“百里綠色通道”和“千里文明長廊”等多個重點項目,在銀川、吳忠、石嘴山和紅寺堡建起四座“武警萬畝林”,累計植樹450多萬棵。2012年,總隊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戈壁起綠洲,使當地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提及現在的生活,移民新村82歲的老黨員王國軍感慨地說:“以前俺這是黑白的,現在是彩色的,感謝人民子弟兵!”
高奏警民共建“和諧曲”
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特別是移民雖然從大山里搬出來了,但如果后續工作做得不好,勢必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我們按照“地方所需、群眾所盼、部隊所能”原則,充分發揮宣傳教育、裝備技術和先進軍事文化等功能作用,在基礎設施、扶貧濟困、文化教育等方面全力支援移民新村建設。
我記得:在一次軍訓中,紅寺堡區第二小學幾名學生讓官兵們流下熱淚:曹愛萍因患慢性腎炎,小小年紀便成了“藥罐子”;王田雨父親早逝、母親出走,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張本杰先天性脊椎側彎,身體呈“S”形;還有幾個孩子得了“老化癥”,面容蒼老、白發蒼蒼……
我們發動官兵們開展“獻出一片愛心,救助一個孩子”捐助活動,僅一天就收到官兵捐款近4萬元。位于紅寺堡區的五中隊官兵還堅持每月為孩子們每人送去100元生活費,定期為他們輔導功課、解決家庭困難。去年,當官兵們了解到三年級學生馬偉因股骨頭壞死、家庭困難無法看病時,又積極聯系總隊醫院為他治療。聽到“只需經過康復治療就可扔去雙拐”的診斷后,年僅10歲的馬偉眼淚奪眶而出,激動地說:“我長大了也要當兵,像武警叔叔一樣去幫助他人!”
送錢給物,還要建個好支部。我們在捐贈文體設施、修建村支部、發放醫藥等基礎上,還分別與同心縣菊花臺、紅寺堡沙草墩等11個移民村開展“創新社會管理、創建文明新村”活動,簽訂以“共學科學理論、共抓組織建設、共樹文明新風、共辦文化活動、共促平安和諧”為主要內容的警民共建協議書,經常組織理論骨干深入移民新村,在田間地頭、勞作現場和文化廣場為群眾宣講解讀黨的方針政策,結合駐地和移民新村發展變化,組織移民暢談國家發展變化,使他們更加堅定了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信心。這幾年,我們總隊因擁政愛民工作突出,先后有20多個單位被武警總部,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為擁政愛民先進集體,1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個人”。
作者簡介:高潤,武警寧夏總隊政治部干部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