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
寧夏的今天是各族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寧夏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眾團結奮斗。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圍繞創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目標任務,采取更有形、更有感、更有效的舉措,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以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寧夏樣板”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在構筑共有精神家園中打牢思想基礎
人心相聚,根本在于價值相同、思想相通、精神相依。要不斷強化“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形成各民族共同價值追求,夯實各民族共同思想基礎,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要用中華民族精神激勵人心。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是凝聚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和發揚黨領導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等精神譜系,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開展“傳承黨的百年光輝史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培養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切實把維系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紐帶扣得更緊、扎得更牢。
要用中華悠久歷史凝聚人心。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要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深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持續正本清源,加強宣傳闡釋,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準確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歷史脈絡,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充分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要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人心。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要正確處理中華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關系,堅持用中華文化涵養社會主流價值、浸潤各族群眾心田、陶染各個民族文化,大力推廣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文化形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市標志性建筑建設、旅游景觀陳列等相關方面,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提高文化自覺、增進文化自信、厚植文化自強,使各民族人心歸聚、共同奮斗。
在堅持共同團結奮斗中打牢物質基礎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只有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奠定物質基礎。
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激勵和凝聚各民族攜手奮斗、團結拼搏,共同富裕、共鑄輝煌。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對接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加快區內產業鏈、供應鏈與全國大市場深層次融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以戰略、產業、開放全面融入推動寧夏更好融入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兩個循環。
要加快推進先行區建設。堅持以先進的理念引領全局,以先行的擔當扛起使命,以先破的勇氣深化改革,以先試的韌勁闖出路子,堅決落實“四水四定”原則,穩步有序推進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改革,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保護好、建設好、發展好各族群眾共同生活的家園,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闖出新路、作出貢獻。
要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管肚子”與“管腦子”并重、“富口袋”與“富思想”并舉,既要大力發展九個重點產業、推動產業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融合化發展,深入實施四大提升行動,縮小區域公共服務差距,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也要綜合運用物質支持與精神激勵、政策引導、典型帶動等措施,引導各族群眾牢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靠自身努力、用勤勞雙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在完善共治社會格局中打牢法治基礎
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是黨的民族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要堅決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民族事務,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團結之花常開常盛。
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主動適應發展需求,穩慎調整有關地方性法規政策,切實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更好促進民族團結、保障民族平等、體現公平公正。完善民族事務治理格局。認真落實“1+6”基層治理政策體系,堅持黨政主抓,強化社會協同,注重公眾參與,加強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
要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提高民族事務治理能力,處理好各民族差異性和共同性的關系,堅決糾治強化民族差異性、弱化民族共同性的做法,依法保障各族公民婚姻自由、居住自由、就業自由,依法維護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著眼共創美好生活中打牢社會基礎
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途徑。要主動適應我國各民族跨區域、大流動的時代要求,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要促進共居共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調整完善學校布局,加快構建互嵌式社區環境,在空間上深度嵌入、在生活上相互尊重、在學習上共同進步,促進各民族住在一起、學在一起,守望相助、手足相親。
要促進共建共享。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鮮明導向,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著力營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的社會氛圍。
要促進共事共樂。堅持各民族平等就業,拓寬共事渠道、強化共事保障、營造共事氛圍,做到同機關共單位、同園區共企業、同車間共班組,讓各族群眾在共事中創造勞動價值、享受幸福生活。
?。ㄗ髡撸郝肪?nbsp; 單位: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綜合三處)
寧夏人大網 | 寧夏政府網 | 寧夏紀監 | 寧夏黨建網 | 寧夏財政廳 | 寧夏發改委 | 寧夏公安廳 | 寧夏環保廳 | 寧夏審計廳 | 寧夏衛生健康委員會 |
寧夏商務廳 | 寧夏農牧廳 | 寧夏水利廳 | 寧夏人保廳 | 寧夏交通廳 | 寧夏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寧夏文化和旅游廳 | 寧夏教育廳 | 寧夏科技廳 | 寧夏工業和信息化廳 |
寧夏民政廳 | 寧夏招商網 | 寧夏文明網 |
民進寧夏委員會 |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 全國工商聯 | 93學社中央委員會 | 中國致公黨 | 中國農工民主黨 | 中國民主促進會 | 中國民主建國會 | 中國民主同盟 | 民革中央委員會 |
農工黨寧夏委員會 | 寧夏工商聯 | 寧夏九三學社 | 民建寧夏委員會 |